2005年11月30日星期三

告全港警務人員書

世貿會議舉行在即,人,不在香港,但單看報紙看新聞,也感受到緊張氣氛,衝突彷彿一觸即發,隱隱地總覺得不安,想到南韓農民所背負的苦難,唉!不知道事情發展成怎樣……

Rhetorical Pain看到下文,很感觸!大家也幫忙把它傳開吧!

(下文請廣傳廣貼,一定要送到真正的警務人員手中。)

告全港警務人員書:

世貿協定殺人不淺 勿為財團充當劊子手

十二月世貿部長級會議在港舉行在即,社會氣氛漸趨緊張,而我們一班市民,政府雖亦承認舉辦世貿無甚「實質」好處,但可「提高形象」,故在發放誤導訊息廣告的同時,亦向警隊施加強大的壓力,而警方高層亦有意識有步驟地向傳媒發放「將有暴亂」的訊息,我們恐怕此舉為前線警方員工製造壓力,亦在你們腦中製造強化某些形象,讓你們屆時誤將示威遊行的人民定義為「瘋狂的暴民」,造成前線警務人員極大的壓力。我們恐怕,你們將因而採取極端及非常之措施,最終會釀成不必要的緊張氣氛及暴力場面,產生無謂的暴力,而首當其衝的亦必是前線的警隊人員,而不會是那些有意發放誤導訊息的高層。

因此,身為一群對世貿有認識的市民,我們深感自己身為香港公民的責任,是把另一方面的訊息發放給你們,希望你們明白那些反對世貿的人民,不是無故發瘋,而是一群因為世貿的不平等條約而扼殺生命及尊嚴的無辜市民。由於世貿自始就將保護環境、勞工及一切弱勢社群的條約視為世貿的屏障,故聲稱為保護自由貿易的原則,而迫使參與國取消上述所有保護性法例,令本來生活無著工人、小農及普羅階級生活雪上加霜。

就舉今年世貿最受爭議的議題為例:為何美國政府就可以每年以鉅額補貼美國大農企,只要巧立名目便不會被世貿裁定「違反公平貿易」?此舉令到美國本身的小農都難以生存,更枉論其他東南亞和南美洲小國了──大家如何與那些因補貼而變成極低廉的價錢來「公平競爭」?許多發展中國家官商勾結,輸送利益,為開拓工業產品的國外市場,便無情地犧牲農民生計,農村的破壞──將來當全球糧食都操控在歐美等大國手中時,大家要怎辦呢?大家可以想像,本來已經難以回本的韓國農民,又怎受得起開放三倍大米市場的傷害?人不是齒輪,不可能國家說「經濟轉型」,就會忽然變了另一套機件內的齒輪。上次世貿部長級會議,韓國農民李京海先生不惜自殺抗議,就是要警醒世人:世貿殺害農夫──事實上已有數不清的農夫死於世貿的不平等條約下,可惜,眼見李京海先生以生命換取停止世貿會議的成果,今年就要在香港化為烏有了。

今年十二月的另一爭議性議題,就是版權法與公共服務業的私營化問題。

各位不要以為版權法就只是簡單地保護作者,其實最主要是保衛有能力購買某產品或發明之版權的大公司的利益──而未必是其作者!最嚴重的問題,其實近日在無國界醫生四處張貼的廣告中可略知一二──發展中國家每四分鐘便有人死於可醫治之疾病,因為缺乏藥物。無國界醫生的廣告比較含蓄──為何會無藥物?只因為藥物的版權為大藥商壟斷,藥價貴不可攀,才有那麼多人會死。至於公共服務業私營化的問題,其實已在香港漸漸發生,大家想像一下:一個地區的醫療、教育、福利、公共設施、環境、房屋等等,都一一開放給企業管理,這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西隧加價,連政府都不可以說什麼,這事件,其實已經在向香港人亮了私有化的警號,可惜,公眾還未察覺到。

各位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五十年前,在倫敦召開國際會議,決定將中國變成名存實亡的國家,決定令中國在經濟上淪為美、日等國家的附庸國,身為中國國民,又會簡單認為倫敦「只不過是一個開會的地方」嗎?

希望各位前線警隊人員,可以多花時間去了解反對的世貿的人為何會反對?到底世貿做了什麼讓一些工人、小農不肯安坐家中,而不惜千里迢迢而來到香港,誓要阻止世貿開會?而香港這個提供會議場地讓強國和財團在高貴的會議桌上決定窮人窮國命運的城市,在受害人心目中,又是怎樣的位置?

我們不知道政府和警隊的高層為各級警務人員提供了什麼樣的資訊,或者是否過份強調「恐怖襲擊」或「瘋狂暴徒」的可能性。當然,在十二月的反世貿示威中,如果發生任何事,也是前線人員首當其衝和背黑鍋,大家是否需考慮,是否需要如此為大企業來賣命呢?

我們誠摯地希望,在明白這些事實後,各位警務人員,請你們認真考慮屆時的工作性質和執行態度,當你們面對每一個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或棕皮膚的示威者時,除了想像他們可能會做的行為,也請你們同時想起,他們每個人因世貿而受的痛苦和壓搾,他們肩負的家鄉父老的眼淚和血汗,他們的下一代將要面對的淒楚,還有,當這個世界日益受到這種不斷追求效益發展的全球化下,我們所有人將要承受的惡果。

一群香港市民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一日

2005年11月29日星期二

南韓示威者為甚麼要來

當政府調兵遣將,勤加演習劃區架欄嚴陣以待南韓示威者時,你會不會問南韓示威者到底為甚麼要來香港反世貿?

其實,那些南韓示威者是韓國農民的代表。他們說:「自從世貿於1995年成立,韓國農民的人口下降了一半,總體農民的負債上升了四倍,而韓國農民的平均年齡高達六十歲……韓國農業已面臨崩潰。這猶如將農業及農民的傳統生活判處死刑……韓國是個對務農生活極為尊重的民族,但世貿的行為卻令這些韓國文化中十分莊嚴的部分失去空間及機會……如果不對世貿及其他行為作出如此嚴厲的要求,韓國農民的生活必定無以為繼。這些都是我們三百五十萬韓國農民共同的心聲。為了這些原因,我們會於十二月來到香港,以這一種精神去反對世貿。

他們也不過是一班如你如我,辛勤工作,努力生活,想生活有繼的平民百姓。

然而,到底有多少人又真會聽到/了解他們的心聲,明白/肯定他們的訴求?

不勝唏噓。

~~~

梁文道在明報2005年11月30日社評‧筆陣《人家都要被煩死了,我們還在看戲》(節錄)

「南韓農民」這4個字在香港媒體的處理底下,已經成為「自焚」的同義詞了。看過那麼多有關的報道,甚至還有專程去南韓採訪的,就是沒辦法令人搞清楚「全國農民連帶」這個組織抗議的是什麼,和世貿又有何關係,只知道他們有什麼「戰略」,「戰績」又如何輝煌。「全國農民連帶」的代表為此還專程在上個月來香港開了記者招待會,想向香港人解釋他們的苦衷。怎料記者們對彼邦農業的統計數字和農民生活的歷史不大有興趣,倒是在提問時間問人家「你們會不會自焚」,使得南韓農民的代表為之氣結。

誠然,南韓農民的示威活動裏有過自殺的紀錄﹔我自己也不能認同這種示威方式﹔但是我們都不能否認自焚是一種世間最悲壯慘烈的示威手段。想想看,一個人要走到何種絕境,要背負了多大的仇恨和屈,要有多大的決心和意志,才能忍受那大火燒遍渾身上下的痛楚,慢慢致死的煎熬﹖任何有被火燒傷或者熱水燙傷經驗的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所以在人類抗爭的歷史中,自焚永遠是明志和佔據道德高地最有效也最極端的方式。越戰時期那幀自焚僧人於烈焰中靜坐的照片如此震撼人心,使人看後久久不能釋懷,是因為一個自焚的人等於把抗議的對象推到了一個難以自辯的道德困境﹕人家為了反對你居然連自焚這招都用上了,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因此自焚是種拒絕對話停止溝通的終極抗議,真真正正地毫不理性。但是任何一個正常人看到這種慘烈的場面都不可能無動於中,不可能不同情,更不可能不帶感慨地去輕輕問一聲﹕「為什麼﹖」有南韓農民自焚,就是為了讓世人去問「為什麼」,難道世界貿易組織就真的邪惡到這個境地嗎﹖難道這些農民就真給它逼到無路可走了嗎﹖為什麼政府宣傳廣告裏「陸叔」陳永陸告訴大家那個使我們「買又抵,錢又賺多」的世貿,竟然值得一個人用最痛苦的方法去結束生命來抗議呢﹖

~~~

「針唔吉到肉唔知痛」,我們可以不認同別人的想法,甚至可以不同情別人的處境,但絶不絶不可說一些涼薄的話﹐渲染抺黑,在別人傷口灑鹽。有這樣的必要嗎?做人要有點良心。

~~~

必讀:韓國農民致香港巿民書

延伸閱讀:
梁文道《人家都要被煩死了,我們還在看戲》
香港工人為甚麼抗議世貿?(留言更精彩)
陳景輝:韓農,近在目前

南韓警察暴力鎮壓示威片段

左派時評看到這樣一段的文字:

「世上從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於這些示威者備受的壓迫,被警察的血腥鎮壓,絕大部份人都是聞所未聞......即使是靜坐的和平抗爭,也會被警察打得鮮血滿面。當中有些鎮壓場面,更簡直近乎謀殺……」

然後,看了網內附上的短片,如短片上的警告而言,看的時候感到很不安,看後心裏有很多為甚麼……
最不明白是為甚麼人可以如此麻木地殘忍?

然後,我又會想受了傷的示威者之後會如何?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尤其那些頭部受傷者。
還有,經歷過「互相撕殺」後的示威者/警察有沒有心理輔導?晚上會否睡不着、發惡夢?

~~~

理性上,很明白「暴力」和「殘忍」是永恆地存在。但感性上,卻沒法接受這些就發生在不遠之處,就發生在光天白日之下,就發生在文明社會中……

相關片段:南韓示威片段(警告:部份鏡頭可能會令人感到不安)

生日快樂

親愛的,
在你生日的大日子,
很想跟你說聲謝謝

有時候,
我會野蠻一點、小器一點、瘋狂一點,

但,
你都是這樣地疼愛我、遷就我、包容我。

親愛的,
謝謝你!
你令我感到很幸福!


(圖:幾米《小蝴蝶小披風》)

2005年11月28日星期一

要麼失望連連,要麼喜事重重

第一次見阿保,是在他工作的超級巿場內。那次,我們剛好經過小鎮,朋友想起有位好友阿保住在該地,便去找他聚聚舊。

踏進超巿,朋友便一眼認出了站在遠處的阿保,興奮地揮了揮手,才大步走近。那次是阿保和朋友久別重逢,彼此熱情地打招呼,又是握手,又是擁抱的。然後,大家便急不及待地交換近況,互相恭賀一些喜事,又同為一些不快的事感嘆一番,彼此暢談甚歡,甚至忘記了當時阿保其實正在工作中。直至,中央廣播傳來:「阿保,阿保,請到十二號收銀處。」

阿保才匆匆地道別,三步兩併地趕往十二號收錢處,繼續工作。留下朋友,向我娓娓道來阿保的故事。

眼前正在超巿當雜工的阿保,原來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大學時,阿保便是主修音樂,專長小提琴。大學畢業後,阿保想成為一位音樂老師,想把自己專長的教授給小朋友,所以他修讀一年的教師專業課程。憑其對教育的熱誠,出色的教授技巧,他順利地從教師專業學院畢業了。但,一直沒有學校聘請他。學校從沒有告訴他不聘用他的理由,但朋友猜想那是因他是男性。學校請音樂老師,都較偏愛請女性(香港似乎也有同類情況)。再者,阿保住的小鎮只有數千人口,教席有限之餘,一般的情況下教師也甚少轉職。

沒有學校聘請阿保,他便只好在家私下教授小提琴。雖然阿保的太太便較幸運,可以在幼稚園內找到一份全職的工作。但兩人的收入都有限,兩小口的生活也剛好糊口。阿保一直很希望找到全職的教席,有安定的收入,給妻子較富裕的生活。所以他一邊在家教小提琴,一邊到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超巿和餐廳)做兼職,同時他也四出找教席,甚至往附近小鎮申請。

不過,一直沒有回音。

阿保和妻子都是十分喜愛孩子的,婚後,他們努力儲蓄,為迎接小生命而準備。結果,當物質上準備好時,妻子的身子卻出了問題,前後經歷了三次流產,看着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兩人的心都碎了。

其時,因為工作的不順,生活的壓力,阿保有點自暴自棄,整個人也失去了動力似的,甚至開始暴飲暴食。那年身高五尺六七的他,體重200多磅,是個大胖子,情況有點失控。

最後,和妻子商量後,他們還是想要孩子,所以決定再試試,但如果再流產的話,那麼他們便算了吧!或許,他們的家是不會有孩子的。結果,在第四次的懷孕,妻子成功誕下了阿艾。從此,阿艾成了家中的寶貝,更成了阿保的生活動力。

阿艾令阿保加倍努力地工作,身兼多職,一雙拉小提琴的手成了搬運的手。同時,他也決心減肥,所以他參加了跆拳道班。學得一身好功夫之外,也讓體形回復正常。

今年,在阿保取得教師專業資格的第九年後,他終於在離家50公里外的小學找到了一份兼職音樂老師教席。

今年,在阿艾出生的第三年後,阿保的妻子又懷孕了。阿保開心地向我們說,他知道那會是一個女孩。

2005年11月26日星期六

非凡雙生兒

下午,看了一套紀錄片 Face to Face: The Schappell Sisters (1998),然後感動的話不知怎麼說。

~~~

還記得第一次聽Schappell Sisters是因一對伊朗的雙生兒。這對伊朗雙生兒是一對連體兒(也不記得他們是那部分相連了),家人把他們送到美國,希望以手術把他們分開。當時,因為風險很大,孩子隨時沒命,事情引起各方傳媒關注,是否真的要冒險分開他們成了一件爭議性的話題。其中,傳媒便搬出了Schappell姊妹的故事,她們是現時活得最長壽的女連體嬰。

Schappeell 姊妹(Lori和Reba)生於1961年,現年44歲。她們是頭部有30%相連,其中Lori的左眼是和Reba的左眼相連的,所以她們都是有一隻眼失明,所以這麼多年來她們都沒曾正面見過對方。








她們一出生便給家人「拋棄」了,因為當時連體嬰的生命一般都很短,家人聽從醫生意見,把她們送進當時專為弱智人士而設的院舍。誰知兩姊妹卻奇蹟地、連體地生存下來,在院舍內一住便住了24年。院舍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地方,兩姊妹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但問題是她倆都不是弱智的,而且她們知道自己和其他住在院舍內的人很不同。在紀錄片中,Reba回憶說一切都發生的很自然,她就是知道她們和院友不同,她們可以比其他院友學得更快,做得更好。後來,她便得出了一個結論,她們是不屬於那個地方。她便把想法告訴Lori,告訴她,她們要離開院舍,過一些正常人的生活。Lori說她不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她會有懷疑,但只要Reba認為是對的,她便會跟着做。Lori說她需要的只是一點的鼓勵和方向。

首先,她們要求做IQ TEST,證明自己不是弱智的。其實院舍的員工都知道她們是聰明的孩子,因為她們常會幫忙照顧其他院友。然後,她們寫了一封信給巿長夫人,把自己的故事告訴她。巿長夫人因此成了她們的朋友,幫她們離開了院舍,開始了新生活。

一個普通人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已是一件不易的事,何況這對連體雙生兒,這對在別人眼中的怪物。開始的時候,兩人都表示可以離開院舍,她們是莫名的興奮,但眼前這一個全新的世界似乎不太接受她們。不論她們去到那裏都會惹人注目,被人指點,受人非議。她們知道別人當她們是怪物。

但Reba是一個信念強的人,她說既然她們的智常和常人一樣,她們就可以過常人的生活,問題是她們願不願意。所以她們很努力去適應這個社會,學習不理會別人的眼光,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她說她想別人看到的不是她的身體,而是身體內裏的她和她。那才是真正的她們。在片中,兩人都表示雖然她們身體相連,但精神上她們是完完全全的兩個人,她們尊重對方是一個完全的人,所以都會讓對方做自己喜歡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多年以後的今天,這對連體嬰仍是一起生活,而且有了個人發展。Reba成了country music創作歌手,更在1997年更獲得L.A. Music Award for Best New Country Artist。而Lori在Reba不用演出的時候,便會在醫院到了兼職洗衣工人。

她們說她們從沒有想過要和對方分開。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

相關網站:Schappell Sisters

2005年11月25日星期五

教宗的紅鞋子

昨天新聞完結前,主播提起一則有趣的花邊新聞,那是關於教宗的紅鞋子。話說教宗的一言一行皆受世人所注視,而最近坊間更熱烈地討論起他所穿的鞋子,更有時裝雜誌煞有介事地大事報導,教宗所穿的鞋子就是意大利著名品牌Prada的產品。大家一起來考考眼力,看看孰真孰假?




據說教宗穿的就是和這對同一系列。

其實教宗穿甚麼鞋是沒有甚麼大不了的,但好事之徒就以教宗都穿貴價名牌鞋而大作文章,直指教皇生活奢華云云。坊間人們的意見紛紜,半信半疑教宗是否真的穿名牌,當然教廷對這問題沒有任何回應。但如果是真的,那又如何呢?

~~~~

記得中學時,有次在地鐵上看見一位尼姑穿得平實,淺灰色的袍配以淺褐色的布鞋,唯獨她所用的布袋卻異常的惹人注目:Lesportsac深藍布袋。當時此品牌風行一時,小小一個布袋當時售價也要四、五百元,對我而言是名牌產品,買不起。看見尼姑居然用此袋,實在有點驚訝,「嘩!尼姑也用名牌啊!」

~~~~

記者做了一些街頭訪問,實情是許多人都沒有注意教宗穿什麼鞋(或許根本不關心),而記者問了,大家才有點恍然大悟。大部分的受訪者起初時都不太相信教宗會穿名牌,但當記者拿出Prada鞋的大特寫相片時,大家都很驚訝,忍不住說:「Wow!」

最後,新聞是以訪問一位所謂時裝專家來結束這話題的。那位專家話:「那應該是名牌鞋。不過,這不重要,因為教宗是不需為自己的服飾而操心的,教廷有專人負責,他根本不知道,也不關心自己穿的是什麼牌子。」

2005年11月23日星期三

民間團體網誌在何方 (二)

前段日子寫了一篇《民間團體網誌在何方》,乃有感香港民間團體的聲音在網絡上較弱。不過,我得承認,其實自己寫blog的日子尚淺,接觸的層面有限,所說的只是個人觀感,難免有點偏面。

這段日子,留意了三個「新」的團體blog:
1) 我們要民主:是一班相信「我們憑自己的努力爭取自己應得的民主」的人撮寫的,他們希望在自己的blog裏可以「收集網民在各討論區對民主的心聲」。

blog內收集了各方討論區對於呼籲人們爭取普選,在12月4日遊行的留言、圖片、相片、wallpaper、e-card、email。當中有許多相關普選的圖片設計,十分到位。

2) hkleftist左派時評:對於此網的撮寫者認識不詳,因為其blog內介紹不多,只是簡單稱為「左派」,支持共產主義。而由blog的設計來看,我強烈地感受他們是毛澤東的追隨者。

雖然我不認同他們部分的信念/觀點,但我卻十分欣賞他們所做的時評,如前兩天關於公屋的評論,附以資料數據評論,絶非無中生有,無病呻吟,真真正正的有根有據,這實是十分難得。網內關心香港時事之餘,也有一些為國內時事抱不平。所以即使我不完全認同他們,但看這網,確有助開闊思考面。

3) 重見舊區:深水步(第一期工程):根據他們自我介紹,他們不是甚麼團體,而是兩個對保護舊區的有心人。他們是希望藉此網誌可以「重建舊區記憶,讓大家重見舊區面貌。」內有相片,也附有文字介紹,十分有心。任何人有舊區的資料也可以電郵給他們,他們會放上網誌內的。

~~~

昨天,寫完上文後,今天在Heterotopias處得知,原來香港一班外勞團體也以blog來作發聲途徑,抗議WTO的貿易政策,網誌是Junk-WTO。香港的外勞多來自東南亞(菲、泰、印、尼),祖國受WTO貿易政策所害,自己身在遠方打住家工,做「二等公民」,但仍能組織起來,主動向世界發聲,聲援國內聲音,很難得!應鼓勵,應支持!

胡說八道

我,可以接受你說:「寧願一小步一小步來,總好過即刻去爭取月亮(普選)。

因為我們從不要求立即有月亮,只希望有個時間表,知道幾時會月圓。

但,你說:「若以遊行去爭取民主,是違背法治精神……天安門(八九民運)也不是符合法治。(民運後)過了16年,中國仍沒有普選,反映這不是爭取民主的有效方法。

你,又說:「如果遊行成功爭取,就是暴民政治,不是法治。

我,就真是忍不住:「喂!阿伯!你到底知唔知自己講緊乜架?咁都講得出???????不知所謂!」

~~~
延伸閱讀:
熊一豆:謝胡爵士
港燦筆記:暴民就是這樣練成的
Griffon's Den:Just when did we become a mob???
我們要民主:從狗屁胡應殤聯想到水(慌)哈爾賓
香港獨立媒體:12.4 Solitary Hour:12.4遊行
Paranoid Mind:124廣告
Gunners:給胡應湘爵士的信
Fly:你遊行,變暴民
刁民公園:Mr Woof的偉論vs Mr Kook的苛索

2005年11月22日星期二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只要好好學習,便會天天向上啦!」在對話機另一端的媽媽,鼓勵我道。

~~~

小時候在鄉間小學就讀數年,「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是塗寫在校園各處的大字,務求時刻提醒學生,身為學生的應做好的本份。

這八個字言簡意賅,從小已牢牢記着,卻自問一直沒有做好。我不是一個好學生。上課時,我不太用心,總愛打斷老師的話,插咀問一些我認為重要的問題。記得小年四年級時,老師教礸木取火的原理是因磨擦會產生火花……我便急不及待地說:「老師,不是所有磨擦都會產生火花。車輪和地面不斷地磨擦,車輪也沒有着火啊!」

老師搖搖頭說:「你在說什麼?我在說礸木取火的磨擦啊!」

又有一次,數學課實在上太悶了,老師說的全是外星語言(符號),我決定用手指堵着耳朵,不聽課,自己哼起歌來。開始的時候,我小聲地哼,心怕讓別的同學聽見會取笑我,便怕讓老師聽見會罰我。試了幾句後,發現隣座的同學仍全神貫注地聽課,沒有向我投奇異的眼神,看來他是聽不見我的歌聲。我便洋洋得意,放肆地掩着耳朵,獨自哼起歌來。突然,隣座的同學用手碰了碰我,我猛然抬起頭,看見老師正狠狠地看着我……那次我是身體力行「掩耳盜鈴」。

我總覺得自己不是讀書考試的材料,但又不想有負父母的期望,每次考試但求合格,不過不失,可以順利升學,已是功德完滿。

來香港讀書後,我經歷了人生求學階段的最低潮,整年英文默書拿零分。媽媽不知為我流了多少眼淚,那時我想我完了。後來,我居然成功升上英文中學,那完全是一個奇蹟。至今,我仍不太記得那幾年確實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升上中學後,我的學習生涯便完全改變了。

中五在外補習,補習老師對我說:「據你校過去的升學紀錄來看,只要你成功升上中六,梗有一間大學在左近。所以要入大學,你就一定升上中六。」我緊記補習老師教誨,以升學為目標。但在會考未完,我已覺得很悶,走了做暑期工。

如他所願,我以學校中六收生的最低要求,成功升上中六,之後也順利升上大學……

~~~

昨晚,媽媽如常地致電來教我印尼話。她興高采烈一句句地教,我卻突然沒有什麼興致,隨便應了幾句,明顯地我的「三分鐘熱度」已過了。

「怎麼?很累嗎?」媽媽聽出我的冷淡。

「不是,我想……可不可以停課一天?」我小聲地說。我知道媽媽是很喜歡教我,很享受教我﹐這是任何人都可以聽得出來的。這樣說,怕她會很失望。

「怎麼啦?你已學得很好啦!R音也發得不錯,有進步。」媽媽笑說。

「真的嗎?我已說得不錯嗎?我也覺得自己有進步。」我喜出望外。

「真的。只要好好學習,便會天天向上啦!今天你可能有點累。」

「嘻!嘻!好吧!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媽媽的強心針,令我精神百倍,下了一個我也不知可以維持多久的承諾。哈!哈!真是「知女莫若母」。既然有老師的稱讚,我也不好意思這麼容易放棄。
……繼續閱讀

2005年11月21日星期一

救救孩子

孩童拾荒的新聞讓人看了很唏噓,也很難過!

成報:2000港童拾荒幫補家計
明報:窮兄妹課餘拾荒幫家計
星島:五歲小童工拾荒補家計

若故事發在七十年代,這可以說是典型的香港故事(同期還有穿膠花、送汽水),但發生在今天的社會,我想說,這是一個悲劇。不要拿以前來比較!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故事情節即使不變,主人翁面對的挑戰以及其心理變化,已有很大的變數,結果——我不看好。

十分認同徒旅子香港獨立媒體寫的《有無搞錯》的看法。他在最後說道:「今天,如果你在街上,看見孩子在街頭翻弄紙皮,只為找到一點值錢的,你會覺得「真好,這孩子他日必成才」,抑或「為甚麼他要落得如此地步」?如果拾荒不慘,更是磨鍊孩子意志、讓孩子「認識世界」的好方法,那麼各位父母,你們有沒有興趣為你們的小寶貝度身訂造一個「收集紙皮課外活動計劃」,代替他們的公文數和芭蕾課?」

~~~

同日有另一項調查報告新聞,其調查題目是:求學為什麼?結果發現兩成學生求學為賺錢

星島:逾兩成學生求學為賺錢
成報:學童求學為賺大錢免做乞兒

我們都希望青年人——社會未來的棟樑、主人翁——要有理想,做人要有抱負,讀書要享受其過程,這絶不應只是口號,因為這些對青年人的期望其實也寄寓了大家渴望主流社會上有甚麼樣的價值觀,甚麼樣的做人處事態度。但其實環顧時下社會,這個大家都有份一起去建構的社會,到底又何曾為青年人提供過甚麼條件/環境/空間/選擇去追求理想呢?

不能說「做個有錢人」不是遠大的抱負,只想說這背後的價錢觀其實與「笑貧」無異。

~~~~

有以上新聞,是社會的錯,即是大家的錯,因為社會是你和我,是大家一起建構出來的。

救救孩子,你我責無旁貸!
……繼續閱讀

絲帶不見後又回來了!

突然發現原掛在右上角呼籲12月4日遊行的絲帶不見了,很突然!怎麼會?我沒有改動範本啊?

看別人的網頁,也不見了。是hiradio出了問題?嘗試往其網頁看個究竟。登入不成,看來它真的弄垮了!若因太多人掛絲帶,以致不勝負荷,這倒是件喜事。

怎也好,希望他們快些弄好網頁,讓絲帶掛滿各人的網頁內。

------
上面部分是早上寫的,現在(12:46p.m.)再開的時候——絲帶回來了!真好!:-)

有sense 的老板

朋友在一間發展迅速的電腦公司工作,聽聞老板資金雄厚,投資也有眼光,去年便一口氣便在各區開了四間分店,令分店總數增至八間,發展不俗,前景明朗。朋友對老板管理公司財政手法的評語是:「小數唔同你計,大數就要扭下計。」看來是一位出手闊綽的老板。想起我以前的老板,真是大分別,她甚麼也要計到足,十足十「算死草」,令大家做起事綁手綁腳,十分不爽。

其實朋友是老板特意請回來負責整合新部門的,多日來的工作都集中在參與大大小小的會議,以及到各分店明查暗訪,以便部署/策劃新部門的運作細則。而朋友說起老板時,不時帶點欣賞,提起其中最經典的是有次開會,老板對各分店經理說:「我請你回來做甚麼的?分店經理就是主要規劃和管理一間分店的運作,要負責想想如何令自己的分店精益求精。你告訴我很忙,因為要去貨倉搬貨?那麼我想知道為什麼我要請你,而不去請搬貨工人?這些工作明明是搬貨工人做的,為什麼要你去操心?如果搬貨做不到要求,可以多請幾個,不是要你自己去做。」分店經理都為之語塞,惟朋友坐在位上,暗自幸興自己找到一個明事理的老板。

~ ~ ~

星期日特意到一間設於某商場food court內的快餐店中買了半隻炸子雞,和老板娘阿萍談了幾句。

阿萍和丈夫原是在同一間酒樓工作,阿萍是侍應,丈夫是大廚。兩夫婦工作數年後,有了多少積蓄,一心以為「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便頂下了現在這間小店做老板了。男主煮,女主收銀。一星期七天,每天十多小時工作,雖然生意不俗,但年中無休,而且凡事親力親為,很快兩人便感到吃不消,常感慨原來做老板不是想像中容易。

這天是星期天,小店在早上十時許已開舖了,站在收銀機前的阿萍遠遠便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開來心情不錯。叫了菜,付了款,趁等食物出來的時候,大家便談了幾句。

阿萍說已決定了以後逢星期天提早於下午三時半關門。原本他們因為工作得實在太累,決定逢星期日休息(以便陪陪孩子),但商場管理公司不允許,因為星期日商場是最多人流的,那容得有店舖不開門之事?兩人多次與有關方面商討不果,因簽了約,就惟有頂着做下去,星期天孩子也只好跟着在商場留連。他們有兩個孩子,兩個都在小學之齡。

為阿萍的決定感到高興,也難怪她的心情不錯。

道別時,祝阿萍生意日隆。阿萍笑說:「我是辛苦命的啦!不過,人就係要努力先得世間財。咁好似就算印錢啊!都要印果下工序啦!」
……繼續閱讀

2005年11月20日星期日

Best Inventions 2005 最佳發明

新一期的《時代》雜誌(11月21日出版)會刊出2005年度的最佳發明,大家可在其網站先睹為快。

下午,我略看了一下。說來慚愧,其網上刊出的最佳發明中,只有一樣——南韓複製狗——是我之前聽聞過的,其他的真是聞所未聞,所以看的時候特別感到新鮮,驚嘆科技的神奇之餘,更欣賞眾發明者/設計師背後的心思。

在眾多發明中,最被網民推薦的是一支用來清潔食水的「神奇吸管」。這支「吸管」內藏7種消毒功能,除污殺菌(包括多種以食水傳播的病菌如痢疾),簡直是食水的救星。它的售價也只是約$3美金(分分鐘鐘比一杯咖啡還要便宜),真是價廉物美,可助飽受沒有乾淨食水之苦的貧窮地區一解困結。


而我覺得最特別、最有趣的是以下這四樣:
1)吊掛的蕃茄盆栽
有別於傳統的吊掛盆栽,這個新發明的另掛是可令植物(現時推出的是蕃茄)朝下生長的。嘩!要想像植物的根向上,葉向下相信不是難事(翻轉花盆便是了),但要真的做到,而且植物是不斷在生長的,真的很神奇,而且有點接近科幻故事!!!到底設計中有什麼玄妙之處令植物可以違反地心吸引地生長呢?我看完了相關網址的介紹後,還是不太明白,但無疑它會是廚房裏的最佳掛飾。不知道這吊掛盆栽可否多次使用的呢?想起我那罐頭太陽花,只能種一次,有點可惜,也很浪費。

2)聰明繩 (Smart Rope):這繩子因內藏電子金屬纖維,可自動計算重量繩子正承受的重量/拉力,若過重會發展警告字句給用者,這樣便可避免繩子負荷過重而斷的危險,方便一眾以繩子救命的用家特別是消防員。但,我又想,不知道當這發明被廣泛應用後,是否令用家完全依賴了電子計算,而漸漸忽略了觀察和經驗的重要性呢?

3)完全合身的門:有沒有想過有道門開的時候,按你的身形而開,讓你剛剛好通過?日本就有這個發明。開門之前,門就可以計算入門者/物的形狀大小,然後開啟至大小適中的寛度,真有趣!《時代》稱讚這是一個節省能源的設計。說來也是,現在許多自動門,不論是一個人或是十個人,只要有人經過,就會把門全開,確是很浪費資源的。在這自動門快比手推門多的年代,希望這發明會早日被廣泛使用。

4)看得更準的隱形眼鏡:因這隱形眼鏡的設計可減除藍光,減少物體反光度,令配戴者看移動中的物體時更清楚。設計的意念是想令運動員在看移動中的球體時更準確,令其反應可更快更準。如今在美國已有職業棒球員使用之,相信此裝備很快會被眾棒球手和網球手所追捧,說不定08年奧運會時,大家在球場內外都可見到一對對橙色的眼睛。有點感慨,運動比賽越來越不公平,許多時單是裝備已可令人不戰而敗了。
……繼續閱讀

2005年11月18日星期五

禽流感有感

禽流感正肆虐全球,據CNN報導全球已經有17個國家有禽流感個案報告啦!原來有17個國家這麼多?為甚麼報導老是集中在中國國內情況上呢?即使是CNN如此,其他國家的消息則很少之有少,多是主播口述一些數字而已,更別說香港的新聞了。

香港的媒體重視中國國內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但為甚麼美國的媒體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1、因中國地大人多,有成千上萬的人民都是把家禽飼養在屋後後欄(世衛人員叫那裏作"backyard",令人想起「後花園」,多美的描述。),發生時情況較失控?不是啊!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人民都是這樣養雞養鴨的,包括前些日子還常有報導有禽流感個案發生的越南。

2、因為中國有人在感染而成功活下來的個案?實不相瞞,在看這段報導時,我即時反應是整個報導都是中國官方的手段。為甚麼之前死口說沒有人類感染個案,只說有不知名的肺炎,現在有一個人「醫好」了,便說已證實他(以及他已死去的姐姐)之前是感染了禽流感?我猜疑其實官方一早心裏有數,只是不公佈而已。待有「成功活下來」的個案後,再公佈就一切好說話,大可打着其實禽流感也不是那麼可怕的旗幟,向全世界說:「中國的醫療機關,已準備好了!面對禽流感沒有問題。看!不是有個男孩活下來嗎?!」

3、因為中國有「沙士」前科,所以這次大家非看實她不可?可能吧!

4、因為中國正面臨大批候鳥遷至,是禽流感散播及感染的高峰期?這點在各新聞媒體很少提及,而我又不太熟悉候鳥遷移路線圖,所以對於這點也沒從定斷。

到底為什麼呢?
--------

正胡思亂想為什麼時,和我一起看新聞的Nica,突然大聲說:「咦?咁馬騮山的馬騮點算啊?」

「吓?」這是甚麼問題,我看這她,毫無頭緒。Nica有着異人的思考方法,總愛問一些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問題。和她談話,實在是一項挑戰。

「馬騮山有咁多馬騮通山走,佢地點算啊?」

「甚麼點算?」愚昧的我,還是掌握不到她的問題重心。

「咁人都會感染啦!馬騮實會定啦!咁d馬騮通山走,山上又有這麼多野鳥,佢地又唔知乜野係禽流感,唔識避唔識防,好高危喎!好容易出事喎!今次慘啦!」Nica 搖搖頭說。
--------

其實,我還想問:到底「禽流感」的有沒有固定的英文名呢?我發現即使是CNN(又以它舉例呢!嘻!嘻!)也會有時叫bird flu,有時叫 avian flu。
……繼續閱讀

你的梨要幾成熟?Ripesense


在報紙上看見巿面上正推出這個以「顯示梨子幾成熟」包裝的梨子,嘩!這個包裝發明真是令人拍案叫絶!其原理很簡單,原來梨子在不同成熟度的時段會發出不同的氣味(難怪媽媽挑梨要先聞一聞),這個聰明包裝上的貼紙便可以分析盒內梨子發出的氣味而顯示不同的顏色,讓人只要看貼紙顏色,便知道梨子有幾成熟。真厲害!



這個被《時代》雜誌封為2004年度36個最佳發明之一的發明,簡直是水果店的恩物!以後水果店買梨就不用再讓一眾「師奶們」以糟踏的手段(左挑右選,又按又壓又嗅,又問甜不甜)去挑選合心意的梨子。最可怕是許多時候,眾「師奶們」經一輪精挑細選後,結果都只是買兩三個,然後還要加多句「都唔係咁靚,咁新鮮」。以後水果店的老板可以直接問買梨的顧客:「你的梨要幾成熟?」

這項發明讓人能體會科技先進的好處,所謂發明,原意其實就應該是這樣的。

……繼續閱讀

早起的最佳回報

起床時,暗忖不知今天天氣如何。拉起窗簾,想看看街景天色來猜天氣,竟意外地發現,原來在我的房間是可以欣賞日出的。這是「早起」給我最好的回報。



發現花槽裏草地上結了一層薄霜,想必是昨夜來雪。看了看溫度計,戶外是-3度,難怪雪沒有融化。

想起紅果子,不知它今天如何?是否已枯萎?會否已掉落?自從那天在花槽裏發現它,為它拍了一些寫真後,我差不多天天也去看看它,看它如何過冬。前天,看它時,還是長着那誘人的紅,孤零零地掛在幼枝上。今天,它卻明顯地憔悴了,就連幼枝也有點枯黃。看來,離逹成它心願的日子不遠矣!只是這次,幼枝會和它一起去。


環顧花槽內其他植物,大家還是安好,小小的雪霜真的算不上甚麼。反之,在冰天雪地裏,它們的生命力更顯得頑強,對於大自然的變化,它們安然地接受,與冰雪相互暉映,構出美麗的圖畫。








更多的相片在我的植物相簿
……繼續閱讀

2005年11月17日星期四

屋內看雪 Let it snows

昨晚天氣預報今天會下雪,一早起來,卻發現天氣很不錯。溫度計上顯示戶外只是攝氏0度,但戶外卻是陽光普照,一片晴朗。


有藍天,也有白雲。心想:這樣的天,怎像會下雪呢?


中午時分,天開始暗下來,雪花如雨絲飄下。屋前的柳樹東搖西擺的,聰明的我便猜到外面風大,還是躲在房間拍照為上策。


雪不大,下在屋頂上,一點點的,如小米、白豆。


但這場雪很快便停了,屋頂上、花槽裏、草地上也只有這麼一點的積雪而已。


下午,雪又來了。這次明顯比中午下的更大,更密。


屋頂積了雪,


花槽裏、草地上、樹枝上都積了雪。


雪走後,街上、汽車上、屋頂……四周都留有它經過的痕跡。


而天,依然這麼的藍。不看屋頂,還猜不到之前下了雪。

……繼續閱讀

打麻雀?點打先!

「我們要民主」的網內,看到下圖,一個字「勁」!比喻深入淺出,十分貼切﹐妙絶!據說此相還是攝於觀塘政府合署外的呢!

不知道這位「牛頭角順嫂」和那位登報的78歲阿伯會否相識?

又不知道這橫額可以掛多久?說不定它很快便會被人破壞/拆去。不過,我倒有興趣看看稍後會不會有位叫「退休大男人」在旁掛出「反對師奶沉迷打麻雀,荒廢家務 教壞細路」之類的橫額。

2005年11月16日星期三

終於收到他的回信了。

是他,把我介紹入他的社群,讓我知道更多他們的故事,明白幸福不是必然,努力才是必需。

是他,帶我遊歷尼泊爾的名山勝景,在我有高山反應時,為頭痛欲裂的我倒了杯暖水,然後就靜靜地坐在一旁,陪着我。

曾經,在我家裏出了事,對着電話,我只會哭,他說:「沒事的。我可不可和你一起去探望她?」

曾經,在他被業主迫遷,有冤無路訴時,我說:「我和你一起去找租務主任,想辦法。」

就這樣,我們的友誼紮了根,我們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但,後來,工作忙了,生活亂了,時間過了,彼此的交往也少了。偶爾,也會想起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離港後,我又想起了他。上一次,他來郵說他已回了尼泊爾。但我一直沒有回郵,電郵就一直放在收件夾內。挑出電郵,按下回覆,決心找回這位朋友。然,執筆時,想起這兩三年的經歷,竟不知從何說起。最後,我便干脆不寫往事,只告訴他我的近況,告訴他我已離港,告訴他我將來的打算……

電郵寄出了好一段日子,一直收不到他的回信,有點擔心。甚至開始想,世事無常,不知道他會否出了事?那年他對我說朋友在地盤發生意外的情況,那刻的震撼與無奈,至今仍記憶猶新。

昨天,我終於收到他的回信,一切的擔心和憂慮都一掃而空。他告訴我,他已回到香港,繼續努力地工作。最高興是他告訴我,他已結了婚;最生氣是他說,婚事原來已於六月在尼泊爾舉行了!雖然他在信中已為此而致歉,但我卻忍不住即時回信「狠狠地」罵了他一頓!這麼遲才告訴我,太不夠朋友了!

電郵寄出後,我便想起,上次他來郵說自己正在尼泊爾,或許便是想告訴我這事,只是,我一直沒有回信。他便沒有再來信了。

如果真是這樣,朋友,你得原諒我的魯莽與衝動。朋友,我很期待回港時,再見你和你的妻子。
……繼續閱讀

中產逃亡?

Absolut Regina看到這一則新聞:許仕仁:實行普選令中產逃亡嘩!看見「逃亡」兩字,精神為之一振,立即按去看看。

噢!原來是許仕仁「唯恐天下不亂」之言論……

香港政改的討論真是越來越有趣,這全賴政府以「一味靠嚇」去促進的。一時說如果不通過這方案,以後就不會再有機會再談了,一時又說與中方商討不可以強硬威迫的態度,現在更說普選會令中產逃亡,真是還有甚麼說不出呢?到底許仕仁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嗎?再說下去,他所預期 —「中產逃亡」— 就真的會出現。不是嗎?政府有如此荒謬的論調,留下還有甚麼意思?

雖然最後灣仔區議會都通過了動議,但民主派鄭其建以「厚顏無耻」去形容許仕仁,說他在「妖言惑眾」,倒是大發人心!

2005年11月15日星期二

陪我寫blog的CNN

每天寫blog時,我都喜歡開着電視,讓CNN新聞陪我。

我很喜歡CNN新聞,猶如在看嚴肅的喜劇。嚴肅是其報導的內容,而如看喜劇是因其報導手法。今天,便摘錄以下數則我覺得有趣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 美國田納西州(Tennessee)某城巿受龍捲風突擊,當局已發出了嚴重天氣警告(severe weather warning),CNN現場直播龍捲風正蘊釀的情況,烏天黑地,十分恐怖。

主播驚嘆龍捲風的威力,便急切地問CNN的天氣專家:「看樣子,情況相當糟糕,現在是否應叫當地的居民盡快離開呢?」

天氣專家,笑了笑,然後嚴肅地說:「不,現在我不會叫居民離開,因為已經太遲。」

聽至此,主播一臉尷尬,但仍不斷點頭,我則忍不住笑了出來。專家繼續說:「如果現在才離開,我怕他們會在外面遇上龍捲風,情況更糟。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例如家裏的地牢,留意電視及電台的天氣報告,看看自己住的地方是否龍捲風的路徑。千萬不要外出。」

二、 美國有位37歲的婦人和一位15歲的男孩子結婚了。事件的爭議處在於男孩子還未夠16歲(甚至CNN在播出其相片時,還要打格子,相信是基於保護兒童條例),但卻可以在沒有家長同意下和一位成年人結婚。

CNN先播出男孩的祖母(男孩的監護人)狠批狂罵那位婦人的片段。片段中,祖母目露兇光,聲嘶力竭,一會兒說那婦人存心欺騙,一會兒說那婦人是孌童癖,一會兒又說自己一直蒙在鼓裏(原來15歲的他和她拍了兩年拖),直至兩星期前無意翻看孫兒的情信得悉此事云云。(讓觀眾看了也會同情祖母,鄙視那婦人,完全會站在祖母那一方。)

接着主播便說了兩人是在Georgia註冊的,根據當地的法律,年齡16歲或以下人士結婚確是需要家長/監護人的簽名,但若女方證實已懷孕的話,雙方結婚將不受年齡上的限制。而事件中的女士,已證實懷孕了。(原來兩人已珠胎暗結,並在合法的情況下完婚,這還有甚麼好說呢!)

主播再道出法例的最後一條:雙方都要在清醒的情況下簽字結緍,婚事才合法的。主播跟着說現在爭議的焦點就是這一條法例。最後,主播更以向觀眾提問作結這則新聞:「到底15歲的他是否在清醒的情況下簽名的呢?」

事情真是峰迴路轉,教一些多事之徒(如我)看這則新聞時,心情也七上八落的,到底祖母是否可以成功入稟法院,狀告婦人呢?人生交叉點,真是不到最後判決也不會知道誰是誰非,請留意CNN新聞。

三、 法國國會通過延長全國緊急狀態令三星期。

報導這則新聞時,螢幕上先播出法國議會投票的片段,然後分左右邊打出了主播和記者的大頭近鏡。
主播問負責這新聞的記者:「騷亂已有兩星期了,對嗎?」
記者說:「是的,不過情況仍很亂,好像仍未受控。其實就算少了搞事,當局仍有很多善後工作要處理。」
主播問:「那麼會否繼續宵禁?」
記者說:「應該會的。我們仍在留意最新消息。」

畫面拉遠,螢幕內只剩下坐在錄映室的主播和一班在她後方的「人肉佈景」(其他正努力工作的CNN職員)。主播說:「那麼拜托你留意這新聞,有最新的消息再向大家報告。」

這時我留意到,那位負責這新聞的記者其實就坐在主播後方,對着電腦前認真地工作。之前以為他身在法國報導此則新聞,也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

四、 日本唯一的公主出嫁了。CNN報導此新聞時,重點放在與皇妃雅子比較和王位繼承的問題上。

首先,CNN播出公主婚宴的場面。記者旁述:「有別於一般公主王子的童話,日本公主婚後便成平民了,因為她嫁了一位平民。雖然大家都是和平民結婚,但太子和皇妃(原為平民)的遭遇就很不同。」接着CNN播出了上一次太子婚禮之盛況。(觀眾深切地感受這次公主的婚宴真是相形見拙了!這是兩個多麼不同的童話故事。)

記者跟着說:「但雅子由平民變成皇妃,不久便患上適應失調症,現在已很少出席公眾場合。相信變成平民的公主就不會有這問題了。」(童話也不一定美麗的,現實告訴你"happily ever after"是不可能的。遠有戴安娜,近有雅子。)

記者總結道:「而皇妃雅子只生了一位公主,這可能便是將來王位的繼承人,但傳統是不允許的。因將來公主若嫁給平民,便要改夫姓,成了平民,便不可能繼承皇位的。現在日本朝野便正討論有關皇位繼承的問題。」

回到主播說:「由公主變成平民,相信公主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以後她再不能享有任何皇室的特權了,包括皇室人員專享的零用錢,但她卻可取得一筆相等於約130萬(美金)金額,相信這會有助她過度為平民身份的。」(嘩!有130萬美金即差不多成千萬港元金額的嫁妝,再平民也是勁勁勁有錢的平民,難怪說有助她過度啦!這令我聯想起其實李嘉誠也只是一位平民,為何總讓人覺得他高人一等呢?)
---------------

新聞多是嚴肅而苦澀的,但看CNN新聞時,因多層次報導,對時事的冷嘲熱諷(記者們應記一功),令人覺得再嚴肅再苦澀的新聞,也似乎很有趣味。人生如戲,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的幽默感。

而最近最為我津津樂道的是那次在Katrina之後,布殊姍姍來遲地發表了一篇甚麼救災行動刻不容緩的言論,播後CNN主播就訪問時事評論員的看法。

主播第一句便是問:「怎麼這番話好像在哪裏聽過?」

評論員笑了笑說:「是啊!很熟悉的。」

主播說:「請糾正我,若我猜錯了。是不是和上次出兵伊拉克時的演講有點相似?」

評論員笑意更濃,說:「對了!就是那次演講了。總統也是用着同一個字眼的,同一個語調。」

主播滿足地點頭,有點沾沾自喜的樣子。評論員接着說:「不過兩者也有不同處。」評論員頓了頓,主播好奇地望着評論員,熱切地等待答案。

評論員平靜地說:「那就是上次的行動真的很快,真的刻不容緩。」語畢,主播的笑聲已充滿了播映室,以及我的房間。
……繼續閱讀

2005年11月14日星期一

姑息便是養奸

昨天,我終於看了放在書架上已封了塵的「戰鷹一號Tears of the sun」VCD。一向不太喜歡Bruce Wills的電影,嫌他太過造次,所以這vcd買了(不知何時何地買的)也只是一直放在書架上,直至昨天百無聊籟,便拿出看。

這套片長118分鐘的電影主要講述美國海軍陸戰隊(bruce當然是隊長)如何營救出困於非洲尼日利亞戰亂中的一位美藉醫生。這是一套傳統宣揚大美國英雄主義的電影,說真的,我絶不相信美國會派出一隊八人的軍隊及兩架飛機就為了去救一位醫生)。

此戲內容無甚驚喜(當然是拯救成功啦),倒是在結束前螢幕上打了一句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名言,便甚有意思。那便是 "All that is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that good men do nothing." 簡言之,也即是「姑息養奸」。
許多時,許多事,對於明明不對的事情,因有感事不關己,又或因有感不是迫在眉睫,我們便可以明哲保身,不聞不問,置諸不理。但實際上,這是姑息,這是縱容,這是默許了奸計惡行,讓不義的事情繼續發生,擴大,惡化,最終不可收拾,無法挽救的地步。

到底好人何時才有行動呢?按我說,12月4日是吉日,宜表態。

原來有班香港人開了一個Blog叫我們要民主,宣揚爭取民主的訊息。上圖便是取自他們的。

有看生果報的,定必見過上圖。正!

當然,我們都知道示威是肯定/根本/確實不可以改變中共對香港民主的基本取態,甚至或許/可能/應該/有機會不會動搖絲毫曾先生領導班子的威信,但路是人走出來的,民主路,也如是。

不要讓老人家,也不要讓小孩子,更不要讓自己,等得太久。行動吧!
……繼續閱讀

2005年11月13日星期日

「炒你」莫須有

工友亞姐今早被炒了!

我很驚訝。

好端端的怎麼會被炒?印象中,亞姐是一位很勤勞的人,說話不多,做事勤快,臉上總是掛着笑容,見面時總是老師前老師後的,甚有禮貌。

炒她的理由是「不合群、不懂和人合作、沒有團體精神」。

我聽後很氣憤!


別說我和亞姐相處過,見過她做事,知道她不是這樣的人﹐就算是單純地從炒人的理由來看,也很不合理。喂!大佬,眾所周知,工友在學校的職務主要是清潔校園,以及做一些雜務(如送信、搬搬抬抬)之類的工作。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分工的,都是一早列明的。每見工友皆是各有各做事,各自清潔自已的「地盤」。做為一位盡職的工友,不是把地方清潔得乾乾淨淨便可以了嗎?我真的看不出,也想不到作為工友又有多少和人合作的機會?為何需要合群?清潔時到底要發揮那門子的團體精神啊?況且亞姐已在校工作了差不多四年,難道過去的三年沒有問題,到了今天校方才發現她原來是沒有團體精神,和別人合不來,這是否太荒謬?怎說也是太過份!太不合理了!

我在一邊質問被炒理由的合理性,為亞姐抱不平;一邊咒罵炒人者沒有人情味,做法令人心寒。朋友卻悠悠地說:「學校要炒你,又駛乜理由啊?」

……繼續閱讀

在你心目中的我

「我今晚去了聽林憶蓮演唱會。」朋友在skype中興奮地說。

「噢!好看嗎?」林憶蓮在港開演唱會,我還是剛在昨天的娛樂版上得知。她,曾是我喜愛的歌手呢!

「比上一次好看啊!她的聲音很甜,一聽便知,她戀愛了。」朋友的分析很簡單,也很直接。上次憶蓮的演唱會,我也看過。我還記得那場演唱會是她和倫永亮合作的;還記得其中一節倫永亮唱畢便把一朵白玫瑰放在椅上,然後關燈下台;還記得之後他在娛樂版說那朵花是獻給梅艷芳的。那年梅艷芳剛去世,好像同年那時也正盛傳憶蓮和丈夫離婚了。至於演唱會中的其餘細節,甚至是和誰一起去看的,我也印象糊模,但整體感覺也不太差。

「不,上次的演唱會,我覺得她唱得一般而已,不太投入,而且聲音有點硬。今次卻明顯地甜,整晚也在笑,讓人感受到她的幸福。很明顯她在戀受,她已和初戀情人(陳輝虹)復合了。演唱會中有放他們的相出來啊!」朋友重申她對兩場演唱會的比較。

我笑朋友:「你是受了娛樂新聞報道的影響,所以才有<之前聲硬,今次聲甜>之說。硬不硬,甜不甜,都很主觀。你知道她的近況,猜想她的心情,所以才這樣說。」她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點也不奇,有誰不是帶着一點想法去看別人呢?

「不是啦!真的很明顯,你不在場,感受不到。我還一邊聽,一邊跟着扭呢!氣氛很好啊!」朋友大叫,語氣帶點不忿。

「什麼你跟着歌聲扭動?不是吧!怎麼會?」這下輪到我在話筒的另一端大叫起來。

「有甚麼奇怪呢?我不可以跳舞嗎?」朋友的聲音變得嚴肅起來。

「不是不可以,我只是有點意外。我實在沒法想像你聞歌起舞的樣子。真的想不來,你真的跳舞了?」我笑着說,腦海想像朋友在演唱會中起舞樣子,實在很不真實。

「到底在你心目中我是怎樣的?難道很嚴肅,很古肅?難道我不可以在演唱會跳舞的嗎?不是的。我學過正規的舞蹈,也會聽流行曲,也會聽歌時聽得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的,也會很high的。不可以嗎?有甚麼奇怪?」另一端的聲音,再聽不出笑意,反之,語氣中帶點火藥味,有點質問的意思。

被她這樣一問,我愣住了。是啊!在我心目中,原來一早定了「她應該是……」,但若你要我一一道出在我心目中的她是怎樣,我又無從說起。只能在說出某些事情,給予一些很直接的肯定或否定評論/看法。「是的,她會這樣的。噢!不是的!她不會這樣的。」在我心目中,一早想着,她應該是這樣的,不應該是那樣的。我對她有一定的想法,正如她對憶蓮一樣。

不過,對於既定的形象,我倒是持開放的態度。朋友,謝謝你讓我多認識你一點,但其實我也很想知道,在你心目中的我又是怎樣的?別告訴我,你沒有任何想法。
……繼續閱讀

2005年11月12日星期六

巧遇小甲蟲

時間:十一月某天的下午
地點:車房前
事情:發現甲蟲的蹤影

我對甲蟲的生長沒有研究,平時多見牠們停留在花叢草中。或者因這幾天天涼了,小甲蟲被車房的暖氣所吸引,想入內過冬。但甲蟲不是如別的夏蟲一樣會在冬天前死亡嗎?奇怪。

圖一、小甲蟲的記認便是那背上的小圓點黑斑,真可愛!只可惜匆忙中對焦不準。唉!怪自己技遜一籌累事。


圖二、在衣袖上的牠顯得特別細小。牠好像不怕人,任意在衣袖上爬行。或者牠誤認了衣袖為花瓣,但牠嗅了兩下,便知不對勁,飛走了。


圖三、當我嘗試去觸碰那地上的甲蟲時,牠居然毫無反映,甚至讓我弄得「甲仰蟲翻」,牠還是動也不動的。暗想:糟糕!我弄死了牠。正難過之際,小甲蟲竟在此刻翻身逃走了。


圖四、這相是無心插柳之作。剛好我按下相機,剛好小甲蟲起飛了。留意相中甲蟲右下的薄翼好像折了,不知是否剛才被我所傷呢?:-(

……繼續閱讀

各自各精彩

這邊廂有人發奮力學,那邊廂有人酣睡夢鄉。大家各自各精彩,大有「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的味道。猜到這是甚麼地方嗎?


再看下圖,可以猜到這是甚麼地方了吧?


對,這是圖書館。我很喜歡這裏的圖書館,因為它讓我感受到無限的自由和權利。

之前曾寫過有關圖書館內借書沒有限額一事,那已令我拍案叫絶。圖書館有另一項「自由」更令我讚嘆不已—圖書館內是可以飲食的。嘩!這項「自由」在香港圖書館可是絶對嚴禁的。雖然我在圖書館不一定要吃甚麼或喝甚麼,但我就是不明白,為何要禁止我這樣做?而對許多人來說可以一邊看着喜愛的書,一邊品嚐美食、喝口香濃的咖啡,確是件賞心樂事。兩者不但沒有衝突,反是件美事,為何不能並存呢?

說來說去,也不是為了清潔或噪音問題。怕讀者弄髒了書本,怕讀者弄污了地方,怕讀者吃東西時發出聲浪,怕讀者的食相有礙觀瞻……一言以蔽之,都是為了大家可以好好地享受圖書館的設施,故要免除所有不必要的滋擾,而飲食既然這般麻煩,要嚴禁之。猜想這是香港圖書館在「嚴禁飲食」的背後解釋。

但我覺得這套解釋無疑是把人的自理能力看低了,大家喝東西一定會打翻,吃東西一定會弄髒書本/地方,咀嚼時一定會發出嘈噪的聲浪,真的嗎?眾讀者真的如斯沒有自理能力嗎?我不同意。再者,就算有部分人真的會如此大意,會如此影響他人,也大可以「污者自付」的原則:弄髒書者付錢賠償之,弄髒地方者自己清理……只至於那些發出聲浪者,我相信人是有羞恥之心,懂得好自為之。假若真的遇上無耻之徒,又豈能是「嚴禁」二字可以禁止呢?君不見香港圖書館內偷飲偷吃者眾乎?

這裏的圖書館不但讓人任飲任食,館內更自設咖啡館,售買飲料和小食,收入當歸為建設圖書館之用,一舉兩得。雖然大家有飲食的自由,但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喝杯咖啡而已,這對別的讀者當然是「零影響」(其實喝咖啡又和喝水有多大的分別?)。這便是自由的可貴,大家都會自律地為別人着想,那是發自內心,自願而為的,這效果遠比以外在的「他律」來限制的,更理想,更徹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