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7日星期三

好戲推介:Justice

最近狂煲劇:Justice

"Like I say, you got the right lawyer with you, you got the greatest legal system with you."

恭候聖駕

打從知道我父母要來探訪的那天,老太太便雀躍莫名。

由上個月始,逛超巿時,她會問:「他們喜歡吃甚麼?你想想,我們買一些放起來,到他們來的時候可以吃。」

經過旅行社時,她又會說:「安排一些旅行團給他們吧!遠道而來,總得好好去玩玩,否則浪費了機票!」

見到厚衣服,她便會說:「這裏天氣較冷,著他們帶多點衣服……還是不用了,我有很多大衣,可借給他們。不用帶太多,免得不方便。」

回到家,她努力打掃吸塵,翻箱倒籠找出新的床單、被子、枕頭套……佈置客房。

有天,她問好不好在客房放電視機,讓父母可以解悶,我隨口說:「不用了,老爸喜歡看書看雜誌,放一些過期的雜誌倒合他心意。」翌日,一個小型收音機和一堆厚厚的雜誌便放在客房的書桌上。那些都是老太太今年的珍藏,最舊的一本可追溯至今年年頭。細心的她還在客房內添置了一個小茶几,說是方便放茶杯、紙巾之類。

關於父母的衣食住行習慣,老太太樣樣都問,事關這是她頭一趟見我的父母,也是首次招呼外人回家(我另計,因為我是不請自來),自然有點緊張,有點忐忑。

父母明晚到達。今天下午,快將年屆七十的老太太更在我午睡的時候,把客廳、厨房、廁所拖得一乾二淨。

看來我低估了她的緊張。

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

天很藍

天很藍,我很懶。



朋友說起在看我的網誌,我呆了一會。
網誌?近來我很懶,好些日子沒有寫了。
朋友問起近況如何,我又呆了一會。
近來做了些甚麼呢?沒做過甚麼。
還是老樣子,仍在玩。
秋高氣爽,時間都花在郊遊中了。










2006年9月15日星期五

苦口婆心

也不是第一個對我這樣說,也不止一兩個人對我這樣說……

「你打算怎樣?你有甚麼計劃?」

若問的人是朋友,是年紀相若的人,我會老實地說:「沒有啊!休息下先啦!遲些再想,應該都不會怎麼計劃啦!」然後大家都會有點懷疑,又有點羨慕。

但若問的是長輩,是喜歡告訴別人如何生活的人,我就真是無言以對,笑而不答。然後,長輩們都會縐起紋頭,繼續追問:「怎樣?」

「嘻!我也還不知道呢!」苦苦相迫下,我會吐出這句。

一句「不知道」真是可大可小。輕則會換兩三句訓示,如時間如何寶貴,生活應如何辛苦經營云云;重則是源源不絶的「討論」,直至我認同他/她的觀點,直至我明示一定會好好打算為止。

最經典還要數上星期那位老太太。

老太太也問了同一道問題,我又答了同一個答案。她聽後不語,只是稍稍點頭。原來好戲在聚餐之後,老太太出奇不意地走到我身旁,親切地擁着我,拉着我的手,苦口婆心地說:「你還年輕,要好好計劃將來啊!不可浪費光陰。我年紀大,不工作,也覺得悶,何況你這麼年輕呢!要努力生活啊!」

一位第一次見面的老人家,居然如此擔心我,真是罪過。

最憎鼻敏感

今早去飲茶,去完洗手間後,鼻水便流個不停,辛苦得很。唉!鼻敏感又發作了!一定是洗手間內的空氣清新劑惹的禍。
-----

半年前某天,鼻塞了好幾天,終於忍受不了,決定去診所拿病假紙請假。

診症後,醫生證實我鼻敏感。

「吓?唔係卦?!我一直都無敏感喎!都唔覺!」我半信半疑。

「唔覺唔代表無。可能你係得一邊鼻有啦!腫脹得好緊要啊!」

「吓!一邊鼻?好搞笑喎!乜可以一邊有一邊無咩?」醫生低頭開藥,沒有理會我,應該是覺得我的問題太無知了!

「點解會敏感?我一直都沒有的。」我真是不明白,明明一直好端端的,怎會突然敏感?

「很難說。空氣不好,體質改變,都有可能。」

「怎辦好?以後都要吃抗敏感藥嗎?」男友就因有鼻敏感,每次回港都深受其苦,天天要吃抗敏感藥。最憎吃藥,想起就怕。

「有事要吃,沒事當然不用吃。出去聽叫名攞藥啦!」五分鐘的診症時間到,醫生即下逐客令。

唔講唔覺,講起就真係好覺。自從知道有鼻敏感後,就益發覺自己凡在人多空氣混濁的地方,花粉飄揚的季節,鼻子都特別不舒服,流鼻水、鼻塞也漸成家常便飯,很討厭!

----
如今搬離香港,又過了花季,想不到連空氣清新劑也不受得,真是想死!又要吃藥,最憎鼻敏感!

2006年9月11日星期一

史上最難看的涼鞋Crocs










它的樣子也真的不太討好,有點笨,有點呆,不過選鞋,舒適實用最重要。一直是Teva涼鞋迷的我,今個夏天全情投入Crocs的懷抱。發泡膠物料,輕身舒適,容易清洗,最令人驚喜的是堅韌非常,穿了整整一個夏季,上山下海通街走,表面仍光潔如新。極好!買的時候,推鎖員還加了一句:「是made in Canada的,多久沒聽過加拿大生產鞋子了?!」

2006年9月8日星期五

薔薇盛放

老太的花園種了各式各樣的花,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薔薇。



2006年9月6日星期三

So cute

周末去探Paul和Shirley,兒子Issac差不多兩歲,可愛至極!



小寶貝沒時停,大人談天,他便當起花農來。一時剪草,一時翻土澆水,做起來,似模似樣的。













去公園散步時,把他放在嬰兒車裏,想不到他一會便睡着了。之前的「勞動」真的很累人!我們散步回到家門,他也醒了。



追遠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我們去了祭祖。

墳場上,庵堂裏都是冷清清的,人影也沒有一個。想起香港每逄農曆鬼節必定出現的祭祀熱閙場面,真是大對比。

我本身不太講究甚麼傳統祭祀,在香港的時候,父母也不曾向我傳授任何這方面的知識。所謂祭祀先人,也不過是一年一次,發生時間只限於清明前後某天。當然,那天相聚也是家族中的盛事,因為一班親友可祭祀為名,共聚麻雀耍樂為實,玩個痛快。但在這裏,老太太便身體力行地教導我,初一十五大時大節一定要來看看先人,以盡後人本份,慎終追遠。所以,有段日子去我墳場的次數還比去超巿多呢!

話說回來,今天特別記下去墳場之事,因為在庵堂裏,我又遇見了那個人,那個約一年前見過的男士。只是今次他不是陪老人來,而是他一個人來,一個人來看鳳瑜。鳳瑜墓上的白紙已換上了一磈銅碑,記下了她的生死忌辰。這邊廂身旁的老太太諗諗有詞地和先人訴說「心事」,那邊廂遠處的他默默地手持清香三支炷,儜立在鳳瑜的碑前,看着碑文,若有所思。老人去了哪裏?我立刻想。他那把哀傷的叫喚聲猶然在耳,今天,他不能來看她了。

一縷縷的煙慢慢地往上飄,男士直直靜靜地站着。思念,洋溢在空氣中。

2006年9月4日星期一

Charming


"The scoreboard says I lost today, but what scoreboard doesn't say is what it is I have found. Over the last 21 years I have found loyalty; you have pulled for me on the court and also in life. I have found inspiration. You have willed me to succeed, sometimes even in my lowest moments. And I have found generosity. You have given me your shoulders to stand on to reach for my dreams; dreams I could never have reached without you. Over the the last 21 years I have found you and I will take you and the memory of you with me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 Andre Agassi

好戲連場

每天看新聞也很期待看台灣反貪倒扁的報道。
我不是台灣人,但主辦團體的日日新招,招招新奇,很吸引。放大型字板佈景、播音樂(音樂由耳入心,耳加心為恥,嘩!勁啊!)、陣型變圖騰(當日在上空採訪的飛機定不少於地面的採訪車)……
嘩!這一連串的「睇戲攻略」,好看!

2006年9月2日星期六

行刺布殊



這兩天CNN都不斷播出這張布殊被行刺的圖片。對,圖中遭暗殺的,不是別人,正是布殊總統。不過,這布殊總統是一位由演員扮演的。圖片是出自一套快將推出的英國電影Death of a President

話說故事是發生在2007年的10月某天,布殊決定出兵北韓,在芝加哥演講時,遇上大批反對者示威,期間遭槍手暗殺……

圖片極為迫真,驟眼看上去還真的以為布殊被行刺了。

套片還沒公映便已遭人非議,皆因過往講述總統被暗殺的電影都是真有其事的,而此套的總統卻不但沒死,更是在位者執政者。據知如今仍沒有美國公司買下這片的美國播映權,以美國一貫的大美國主義來看,這片在美的公映日定是遙遙無期。不過,此片快將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上映,聽閒門票一早售清。看來大家都看好布殊死於非命。唉!多行不義……

柬埔寨:金邊 Toul Sleng Museum

去金邊的人都不會錯過Toul Sleng Museum。

這是一間在赤柬年代由中學改建成的監獄,一所為扣押叛亂份子(大部份是當時的知識份子、高官、商家和地主)繼而迫供而建成的集中營。如今,該址已成展示赤柬惡行的博物館。


由課室改建而成的狹小囚室,不見天日。解放後,牆被打破,光,終於透了進來,人卻死了。


由課室改建成的刑房已成了展覽室,室內展滿了受害者的相片。據說當時赤柬份子怕被捕者逃脫,故在被捕後都為被捕者拍兩張照:正面和側面的。假若他們逃脫,天涯海角,這兩張照便會是他們的通輯相片。事實上,當年大部份的被捕者在拍照後,還沒來得及逃走,都已在嚴刑迫供下被虐待致死。這些生前拍的照如今都成他們的遺照,赤柬的罪證。


桌上放了一個當年用於鎖起犯人的扣,一本讓遊人寫下感想的留言冊。我好奇地翻了翻留言冊,居然找到中文留言,有點失落。或許,千言萬語,無從寫起。

離開時,想起國內某地添了一所由民間私下集資而建的文革博物館,有機會也要去看看。

婚姻‧選擇

上星期參加了一個同性婚禮,讓我想起了一個比喻。
~~~
在大學有次上「家庭與社會」的導修課,當論及當代有很多社會皆奉行一夫一妻婚姻制之時,有同學便以飲食的選擇比喻此制度的無理。

本身為同性戀者的她義憤填膺地說,選擇伴侶其實就好像吃飯一樣,有些人吃一碗就夠;但有些人就胃口大些,也多吃幾碗才夠,為何不讓他/她添吃?況且,為甚麼一定要限制人們一定要吃飯?我喜歡吃意粉、吃薯仔,想吃意粉薯仔就不可以呢?為甚麼人的選擇要被限定到這麼少呢?
同學的比喻言簡意賅,即時引來不少笑聲和掌聲。而最惹笑的是tutor即時接着回應說:「是啊!是啊!我就是要吃兩碗飯才會飽的人,怎辦?」眾人的笑聲更大。
導修課討論純粹意見分享,大多是嘻嘻哈哈,胡謅一堆了事便算了,難得有如此精譬的意見,大膽的剖白,所以印象特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