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2日星期一

家長

早前天氣乾燥,老師偶爾留意有位小朋友的嘴唇因乾燥而爆裂,情況嚴重。

下課時,老師特意叫了小朋友前來,對她說:「你的嘴唇乾燥爆擦!今日放學回家叫媽咪買支潤唇膏俾你啊!擦左就沒事了。」

小朋友茫然地回答:「我沒有媽咪的。」

老師愕然,很後悔自己一時的衝動,說不定觸碰了小朋友的傷口。老師一時不知如何應答,半响後說:「那,回家看看家裏是否有潤唇膏,有的話,就自己擦一點;沒有的話,明天告訴老師吧。好不好?」

小朋友乖巧地說:「好!」然後坐回位上。
~ ~ ~
和同事說起此事,原來校內單親家庭的(父母仳離的、早逝的)也不少,平日只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少見父母的,更是多不勝數。所以同事一般和孩子對話時,都會以「家長」代替了爸爸或媽媽,以避開了不知到底是誰看管/照顧孩子的尷尬。

2 則留言:

StupidHollyWolly 說...

為何要避開呢?其實孩子已很可憐‥‥或許可找機會讓孩子說說心底話,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值得別人關心的。

鳳凰藍 說...

我想同事避開是一番好意,畢竟開了頭,總不免要面對,為甚麼的問題。對於許多小孩子來說,要他們向別人解釋為何自己沒有父母照料,都是件不易的事。況且,尤其是離異的父母,他們是如何向孩子解釋,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