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去飲茶,去完洗手間後,鼻水便流個不停,辛苦得很。唉!鼻敏感又發作了!一定是洗手間內的空氣清新劑惹的禍。
-----
半年前某天,鼻塞了好幾天,終於忍受不了,決定去診所拿病假紙請假。
診症後,醫生證實我鼻敏感。
「吓?唔係卦?!我一直都無敏感喎!都唔覺!」我半信半疑。
「唔覺唔代表無。可能你係得一邊鼻有啦!腫脹得好緊要啊!」
「吓!一邊鼻?好搞笑喎!乜可以一邊有一邊無咩?」醫生低頭開藥,沒有理會我,應該是覺得我的問題太無知了!
「點解會敏感?我一直都沒有的。」我真是不明白,明明一直好端端的,怎會突然敏感?
「很難說。空氣不好,體質改變,都有可能。」
「怎辦好?以後都要吃抗敏感藥嗎?」男友就因有鼻敏感,每次回港都深受其苦,天天要吃抗敏感藥。最憎吃藥,想起就怕。
「有事要吃,沒事當然不用吃。出去聽叫名攞藥啦!」五分鐘的診症時間到,醫生即下逐客令。
唔講唔覺,講起就真係好覺。自從知道有鼻敏感後,就益發覺自己凡在人多空氣混濁的地方,花粉飄揚的季節,鼻子都特別不舒服,流鼻水、鼻塞也漸成家常便飯,很討厭!
----
如今搬離香港,又過了花季,想不到連空氣清新劑也不受得,真是想死!又要吃藥,最憎鼻敏感!
2006年9月11日星期一
史上最難看的涼鞋Crocs
2006年9月6日星期三
追遠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我們去了祭祖。
墳場上,庵堂裏都是冷清清的,人影也沒有一個。想起香港每逄農曆鬼節必定出現的祭祀熱閙場面,真是大對比。
我本身不太講究甚麼傳統祭祀,在香港的時候,父母也不曾向我傳授任何這方面的知識。所謂祭祀先人,也不過是一年一次,發生時間只限於清明前後某天。當然,那天相聚也是家族中的盛事,因為一班親友可祭祀為名,共聚麻雀耍樂為實,玩個痛快。但在這裏,老太太便身體力行地教導我,初一十五大時大節一定要來看看先人,以盡後人本份,慎終追遠。所以,有段日子去我墳場的次數還比去超巿多呢!
話說回來,今天特別記下去墳場之事,因為在庵堂裏,我又遇見了那個人,那個約一年前見過的男士。只是今次他不是陪老人來,而是他一個人來,一個人來看鳳瑜。鳳瑜墓上的白紙已換上了一磈銅碑,記下了她的生死忌辰。這邊廂身旁的老太太諗諗有詞地和先人訴說「心事」,那邊廂遠處的他默默地手持清香三支炷,儜立在鳳瑜的碑前,看着碑文,若有所思。老人去了哪裏?我立刻想。他那把哀傷的叫喚聲猶然在耳,今天,他不能來看她了。
一縷縷的煙慢慢地往上飄,男士直直靜靜地站着。思念,洋溢在空氣中。
墳場上,庵堂裏都是冷清清的,人影也沒有一個。想起香港每逄農曆鬼節必定出現的祭祀熱閙場面,真是大對比。
我本身不太講究甚麼傳統祭祀,在香港的時候,父母也不曾向我傳授任何這方面的知識。所謂祭祀先人,也不過是一年一次,發生時間只限於清明前後某天。當然,那天相聚也是家族中的盛事,因為一班親友可祭祀為名,共聚麻雀耍樂為實,玩個痛快。但在這裏,老太太便身體力行地教導我,初一十五大時大節一定要來看看先人,以盡後人本份,慎終追遠。所以,有段日子去我墳場的次數還比去超巿多呢!
話說回來,今天特別記下去墳場之事,因為在庵堂裏,我又遇見了那個人,那個約一年前見過的男士。只是今次他不是陪老人來,而是他一個人來,一個人來看鳳瑜。鳳瑜墓上的白紙已換上了一磈銅碑,記下了她的生死忌辰。這邊廂身旁的老太太諗諗有詞地和先人訴說「心事」,那邊廂遠處的他默默地手持清香三支炷,儜立在鳳瑜的碑前,看着碑文,若有所思。老人去了哪裏?我立刻想。他那把哀傷的叫喚聲猶然在耳,今天,他不能來看她了。
一縷縷的煙慢慢地往上飄,男士直直靜靜地站着。思念,洋溢在空氣中。
2006年9月4日星期一
Charming

"The scoreboard says I lost today, but what scoreboard doesn't say is what it is I have found. Over the last 21 years I have found loyalty; you have pulled for me on the court and also in life. I have found inspiration. You have willed me to succeed, sometimes even in my lowest moments. And I have found generosity. You have given me your shoulders to stand on to reach for my dreams; dreams I could never have reached without you. Over the the last 21 years I have found you and I will take you and the memory of you with me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 Andre Agassi
2006年9月2日星期六
行刺布殊

這兩天CNN都不斷播出這張布殊被行刺的圖片。對,圖中遭暗殺的,不是別人,正是布殊總統。不過,這布殊總統是一位由演員扮演的。圖片是出自一套快將推出的英國電影Death of a President。
話說故事是發生在2007年的10月某天,布殊決定出兵北韓,在芝加哥演講時,遇上大批反對者示威,期間遭槍手暗殺……
圖片極為迫真,驟眼看上去還真的以為布殊被行刺了。
套片還沒公映便已遭人非議,皆因過往講述總統被暗殺的電影都是真有其事的,而此套的總統卻不但沒死,更是在位者執政者。據知如今仍沒有美國公司買下這片的美國播映權,以美國一貫的大美國主義來看,這片在美的公映日定是遙遙無期。不過,此片快將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上映,聽閒門票一早售清。看來大家都看好布殊死於非命。唉!多行不義……
柬埔寨:金邊 Toul Sleng Museum
去金邊的人都不會錯過Toul Sleng Museum。
這是一間在赤柬年代由中學改建成的監獄,一所為扣押叛亂份子(大部份是當時的知識份子、高官、商家和地主)繼而迫供而建成的集中營。如今,該址已成展示赤柬惡行的博物館。

由課室改建而成的狹小囚室,不見天日。解放後,牆被打破,光,終於透了進來,人卻死了。

由課室改建成的刑房已成了展覽室,室內展滿了受害者的相片。據說當時赤柬份子怕被捕者逃脫,故在被捕後都為被捕者拍兩張照:正面和側面的。假若他們逃脫,天涯海角,這兩張照便會是他們的通輯相片。事實上,當年大部份的被捕者在拍照後,還沒來得及逃走,都已在嚴刑迫供下被虐待致死。這些生前拍的照如今都成他們的遺照,赤柬的罪證。

桌上放了一個當年用於鎖起犯人的扣,一本讓遊人寫下感想的留言冊。我好奇地翻了翻留言冊,居然找到中文留言,有點失落。或許,千言萬語,無從寫起。
離開時,想起國內某地添了一所由民間私下集資而建的文革博物館,有機會也要去看看。
這是一間在赤柬年代由中學改建成的監獄,一所為扣押叛亂份子(大部份是當時的知識份子、高官、商家和地主)繼而迫供而建成的集中營。如今,該址已成展示赤柬惡行的博物館。

由課室改建而成的狹小囚室,不見天日。解放後,牆被打破,光,終於透了進來,人卻死了。

由課室改建成的刑房已成了展覽室,室內展滿了受害者的相片。據說當時赤柬份子怕被捕者逃脫,故在被捕後都為被捕者拍兩張照:正面和側面的。假若他們逃脫,天涯海角,這兩張照便會是他們的通輯相片。事實上,當年大部份的被捕者在拍照後,還沒來得及逃走,都已在嚴刑迫供下被虐待致死。這些生前拍的照如今都成他們的遺照,赤柬的罪證。

桌上放了一個當年用於鎖起犯人的扣,一本讓遊人寫下感想的留言冊。我好奇地翻了翻留言冊,居然找到中文留言,有點失落。或許,千言萬語,無從寫起。
離開時,想起國內某地添了一所由民間私下集資而建的文革博物館,有機會也要去看看。
婚姻‧選擇
上星期參加了一個同性婚禮,讓我想起了一個比喻。
~~~
在大學有次上「家庭與社會」的導修課,當論及當代有很多社會皆奉行一夫一妻婚姻制之時,有同學便以飲食的選擇比喻此制度的無理。
本身為同性戀者的她義憤填膺地說,選擇伴侶其實就好像吃飯一樣,有些人吃一碗就夠;但有些人就胃口大些,也多吃幾碗才夠,為何不讓他/她添吃?況且,為甚麼一定要限制人們一定要吃飯?我喜歡吃意粉、吃薯仔,想吃意粉薯仔就不可以呢?為甚麼人的選擇要被限定到這麼少呢?
同學的比喻言簡意賅,即時引來不少笑聲和掌聲。而最惹笑的是tutor即時接着回應說:「是啊!是啊!我就是要吃兩碗飯才會飽的人,怎辦?」眾人的笑聲更大。
導修課討論純粹意見分享,大多是嘻嘻哈哈,胡謅一堆了事便算了,難得有如此精譬的意見,大膽的剖白,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
在大學有次上「家庭與社會」的導修課,當論及當代有很多社會皆奉行一夫一妻婚姻制之時,有同學便以飲食的選擇比喻此制度的無理。
本身為同性戀者的她義憤填膺地說,選擇伴侶其實就好像吃飯一樣,有些人吃一碗就夠;但有些人就胃口大些,也多吃幾碗才夠,為何不讓他/她添吃?況且,為甚麼一定要限制人們一定要吃飯?我喜歡吃意粉、吃薯仔,想吃意粉薯仔就不可以呢?為甚麼人的選擇要被限定到這麼少呢?
同學的比喻言簡意賅,即時引來不少笑聲和掌聲。而最惹笑的是tutor即時接着回應說:「是啊!是啊!我就是要吃兩碗飯才會飽的人,怎辦?」眾人的笑聲更大。
導修課討論純粹意見分享,大多是嘻嘻哈哈,胡謅一堆了事便算了,難得有如此精譬的意見,大膽的剖白,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訂閱:
文章 (Atom)